用户运营,没连接的用户,都是别人的韭菜!
37如果把私域比作一个“线上会客厅”,那连接力就是打开这扇大门的钥匙。为什么新消费品牌能靠私域逆袭?为什么传统企业转型总卡在第一步? 答案可能比你想象得更直白:不是玩法不够高级,而是连客户都没搬到线上...
查看全文在中国现制咖啡市场渗透率突破40%的2025年,瑞幸咖啡以年均128款新品的研发速度,创造了生椰拿铁单日销售542万杯的行业奇迹。
这家曾深陷财务危机的企业,如今凭借占营收67%的新品贡献率,将用户月均复购率提升至4.2次在竞争激烈的中国现制咖啡市场中,瑞幸咖啡凭借其独特的新品策略,不仅实现了从“财务危机”到“万店巨头”的逆袭,更以年均超百款新品的研发速度,构建起客户黏性持续增强的消费生态。
高频上新:用“持续惊喜”塑造消费期待
瑞幸的新品研发节奏堪称行业标杆。根据财报数据,2023年其推出102款新品,2024年前三季度新增80款,平均每3.5天就有一款新品上市。这种“饱和式创新”策略通过三个维度强化客户黏性:
(1)创造新鲜感
通过高频上新打破消费者对咖啡品类的固有认知。例如,2024年推出的“小白梨拿铁”以梨汁清甜中和咖啡苦涩,首周销量突破1333万杯,而“褚橙拿铁”则将鲜橙风味融入咖啡,实现季节限定与地域特色的结合。这种不断突破口味边界的尝试,让消费者形成“瑞幸总能带来新体验”的期待。
(2)构建产品矩阵护城河
瑞幸通过品类分层形成差异化竞争力:经典款(如生椰拿铁)维持基础流量,季节限定款(如圣诞姜饼人拿铁)制造话题热度,联名款(如《黑神话:悟空》联名咖啡)吸引圈层用户。截至2025年,其生椰系列累计销量突破12亿杯,衍生出椰云拿铁、冰吸生椰拿铁等8个SKU,形成“爆款集群效应”,让消费者在不同场景下都能找到偏好选择。
(3)全时段消费场景覆盖
从“上午咖啡”到“下午茶”,瑞幸将产品线扩展至轻乳茶、果汁、烘焙食品等领域。例如,“轻轻茉莉·轻乳茶”首月销量达4400万杯,既满足非咖啡用户的饮品需求,又通过“咖啡+茶饮”组合提升客单价。这种全时段覆盖策略,使瑞幸从单一咖啡品牌转型为综合饮品平台,强化用户日常消费依赖。
瑞幸咖啡的爆款策略并非昙花一现,而是通过持续的产品升级与品类扩展,形成“现象级单品→家族化矩阵→常态化消费”的递进模式。
数据驱动研发:从“经验直觉”到“精准狙击”
瑞幸的新品策略本质是一套数字化驱动的工业化创新体系。其核心逻辑在于将用户数据转化为产品决策,实现“需求预判—快速验证—迭代优化”的闭环。
(1)用户行为画像与需求洞察
通过APP积累的3.34亿用户数据,瑞幸构建了完整的消费画像。例如,数据显示18-30岁用户偏好甜感突出的奶咖,而一线城市白领更关注低糖健康属性。基于此,研发团队将传统咖啡进行“奶茶化”改造,如生椰拿铁通过椰浆替代牛奶,既降低乳糖不耐受风险,又迎合年轻群体对清爽口感的需求。
(2)赛马机制与快速迭代
内部采用“小团队赛马”模式,多个研发组并行开发新品,通过盲测筛选最优方案。例如,生酪拿铁在内部测试阶段经历17次配方调整,最终以芝士风味差异化突围。这种机制将新品开发周期压缩至20天,远低于行业平均3个月的周期,确保市场热点的快速捕捉。
(3)区域性测试与动态优化
新品上市前在特定城市进行灰度测试,根据销售数据调整配方与营销策略。例如,2024年的“小白梨拿铁”在江南地区测试时增加果肉颗粒感,而在北方市场则强化甜度。这种“一地一策”的精细化运营,使产品更贴近地域消费习惯。
瑞幸的新品策略背后,是其强大的数字化能力支撑,通过数据反馈优化产品设计,并通过会员体系增强长期黏性。
本土化创新:重构咖啡的“中国味觉体系”
瑞幸颠覆了传统咖啡的“舶来品”定位,通过口味本土化、文化符号融合、供应链自主化三大路径,构建起独特的“中国咖啡”认知。
(1)风味创新:从舶来到在地化
基于中国消费者偏好,瑞幸开创“大拿铁战略”,将茶、水果、谷物等本土元素融入咖啡。例如,碧螺知春拿铁以江南春茶为灵感,上市首周销量突破500万杯;而酱香拿铁与茅台联名,单日销售542万杯,成功将白酒文化符号转化为消费体验。这种创新使咖啡从“精英符号”转变为“大众饮品”,降低尝试门槛。
(2)文化联名:制造社交货币
瑞幸的联名策略兼具广度和深度:2024年与《黑神话:悟空》、泡泡玛特、舞剧《红楼梦》等20余个IP合作,覆盖游戏、国潮、艺术等多圈层。例如,与《原神》联名时推出角色定制杯套,激发二次元用户收藏行为,相关话题在微博收获2.3亿阅读量。这种策略将新品转化为“社交硬通货”,激发用户自发传播。
(3)供应链自主:品质与创新的基石
瑞幸在全球建立“咖啡+原料”双供应链体系:咖啡豆方面,通过巴西、云南等产地直采锁定24万吨年供应量;辅料方面,在印尼包下“专属生椰岛”,未来5年采购100万吨椰子原料。这种垂直整合既保障爆款原料稳定性(如生椰系列年消耗20万吨椰子),又为创新提供基础——例如2025年推出的“茉莉轻乳茶”依托广西横州专属茉莉花田,实现花香与咖啡的精准调配。
会员体系与私域运营:黏性转化的“最后一公里”
新品策略的最终落地依赖于用户运营体系的承接。瑞幸通过分层运营、即时触达、权益绑定三大手段,将新品热度转化为长期复购。
(1)会员分层与精准推送
根据消费金额或频次划分6个等级(V0至V6),各等级对应差异化权益,其中V6(九色鹿)会员,享限量周边、优先配送、新品优先尝鲜权等特权。例如,某些产品上市前仅向特定会员开放购买,既制造稀缺感,又强化核心用户归属感。同时,通过APP分析用户偏好,定向推送优惠券——拿铁爱好者收到生椰系列折扣,茶饮用户则获赠轻乳茶尝鲜券。
(2)私域流量池运营
将用户导入企业微信群,构建2000万+规模的私域社群。每周推送“周一9.9元券”“周末半价”等活动,配合新品上市节奏。例如,生椰拿铁四周年时,社群用户可领取限定周边,带动单日私域订单提升。这种“福利+内容”双驱动模式,使新品信息触达效率提升3倍。
(3)积分体系与行为绑定
用户每购买新品可获得双倍积分,积分可兑换杯券、联名周边等。例如,2024年推出的“生椰岛探险”活动,用户累计消费5杯生椰系列即可兑换定制椰雕。这种设计将尝新行为转化为长期价值,数据显示,参与积分活动的用户月均复购次数达4.2次,较普通用户高。
结语
通过将咖啡与中国饮食文化、年轻亚文化结合,瑞幸正在定义“新中式咖啡”。正如其CEO郭谨一所言:“咖啡不该是高高在上的符号,而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”这种定位使其在星巴克与蜜雪冰城之间开辟出差异化赛道。
瑞幸咖啡的新品策略证明,在存量竞争时代,客户黏性的核心并非低价或规模,而是持续创造不可替代的价值体验。通过高频创新激活消费兴趣,通过精准运营深化情感连接,通过文化共鸣构建身份认同。其经验表明,唯有将产品创新与用户运营深度融合,才能实现从“流量增长”到“价值共生”的跨越。(完)
【好文推荐】
如果把私域比作一个“线上会客厅”,那连接力就是打开这扇大门的钥匙。为什么新消费品牌能靠私域逆袭?为什么传统企业转型总卡在第一步? 答案可能比你想象得更直白:不是玩法不够高级,而是连客户都没搬到线上...
查看全文1.从0到1搭建数字化会员体系 ①企业会员体系搭建的整体构架布局 ②确定数字化会员的等级和权益 ③线上会员中心的搭建和设计 ④数字化会员推广的策略和营销表达 ⑤数字化会员的线上线下闭环运营方案 ...
查看全文在流量红利见顶的今天,品牌们疯狂追逐的“10万+”正沦为一场幻觉——公域平台高昂的获客成本、算法支配下的无常曝光、用户与品牌间脆弱的“点赞之交”,让增长陷入囚徒困境。 而真正聪明的玩家早已意识到:真正的...
查看全文在东京代官山的茑屋书店里,65岁的退休教师山田先生正一边喝着现磨咖啡,一边翻阅《环游世界100个小镇》。半小时后,他买下了这本书、一套露营装备,还预约了书店合作的旅行社推出的北欧极光之旅。 同一时间...
查看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