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户运营:泡泡玛特靠什么让全球年轻人疯狂买单?
102025年4月,洛杉矶Melrose潮街上演魔幻一幕:凌晨3点的寒风中,2000多个年轻人裹着毯子排队,只为抢购售价203元人民币的LABUBU搪胶毛绒玩具。而在曼谷Central World商场,泰国公主刚晒出自己抽中的隐藏款盲盒,...
查看全文提到国内的电商企业,女性偏爱阿里淘宝,因为有逛的感觉,男人偏爱京东,因为有购的便捷,两条不同的路径,决定了两家企业在用户运营上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法。
当淘宝88VIP还在用“生态捆绑”赚取用户注意力时,京东PLUS已悄然构建了一个以付费会员为核心的超级用户体系生态——不仅让消费者心甘情愿掏钱,更让品牌商争相入局,甚至倒逼供应链升级。刘强东曾说:“零售的本质是成本、效率、体验”。而京东PLUS会员的运营哲学,正是将这三者推向了极致。
从“权益堆砌”到“价值引力”
京东PLUS会员的竞争力,绝非简单的“买一送十”式促销,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“用户价值重构”。
(1)权益设计的“三高法则”:高感知、高频次、高壁垒
京东PLUS的权益体系始终围绕“让用户每天都能用上”展开:
A、高感知:无限免邮、10倍返京豆、180天只换不修,这些权益直接击穿用户对“省钱”“省心”的核心需求。以返京豆为例,PLUS会员年均返现220元,平台年成本超60亿,但换来的是用户购物时优先打开京东的条件反射。通过真金白银的让利,强化用户对会员价值的直观认知。
B、高频次:每月运费券、品类优惠券、生活服务包(家政、洗车等),将权益渗透到日常消费的毛细血管,用户粘性从“购物平台”升级为“生活入口”。丰富的权益覆盖日常高频消费场景,让会员权益成为用户生活的刚需。
C、高壁垒:联名卡战略(如腾讯视频、网易云音乐)将外部资源内化为会员权益,用户一旦购买即被“锁死”在京东生态中。以298元的“买1得5”联名卡为例,用户实际获得价值1200元的权益,远超会员费本身。这种跨界合作整合多方资源,构建起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,有效提升用户留存率。
(2)数据驱动的“超级用户”筛选机制
京东将会员门槛与“京享值”绑定,本质上是一次用户分层实验:
A、京享值4500分以上用户可99元开通年卡,低于则需149元。这一设计将高消费、高活跃用户筛选为“核心资产”,数据显示,PLUS会员年均消费额是非会员的10倍,续费率超80%。通过差异化定价,精准锁定高价值用户,提升会员体系的投入产出比。
B、对比淘宝88VIP的“淘气值1000分门槛”,京东更强调“消费行为”而非“活跃度”,直接锚定高净值人群。聚焦消费金额与频次,筛选出真正具备高消费潜力的用户,实现会员资源的高效配置,构建起更具商业价值的会员体系。
亚马逊向左,Costco向右
要理解京东PLUS的成功,必须将其置于全球付费会员制的演进脉络中。
(1)亚马逊Prime:飞轮效应的终极形态
亚马逊Prime的恐怖之处在于“权益滚雪球”:从免运费到影视、音乐、云存储,会员权益不断扩张,形成“用得越多越离不开”的飞轮。2023年Prime会员数突破2亿,会员年均消费额是非会员的2.5倍。京东PLUS显然借鉴了这一逻辑:通过联名权益绑定用户多场景需求,但更聚焦“中国式性价比”——例如将爱奇艺、腾讯视频会员直接打包,避免亚马逊在流媒体领域的重资产投入,以轻量合作模式快速覆盖用户多元需求。
(2)Costco:用极致选品倒逼会员忠诚
Costco将会员费作为主要利润来源(占比超70%),其核心是“严选SKU+极致低价”。京东PLUS的“JDP计划”(联合200家品牌定制专属商品)与1号会员店(京东旗下付费制电商,SKU仅600+)正是这一模式的线上变种。1号会员店用户年均消费频次达40次,客单价240元,靠的就是“闭眼买”的信任感。通过精选商品、深度供应链合作,打造线上版的“高性价比购物信任场”。
(3)中国市场的致命差异:付费习惯与生态协同
美国消费者为会员付费是为“省钱权”(Costco)或“便利权”(Prime),而中国用户需要“占便宜感”。京东PLUS的聪明之处在于:
A、将会员费“隐性化”:通过联名卡、返现、免邮等手段,让用户感觉“白嫖”了会员资格,用超预期的权益价值降低付费心理门槛;
B、生态“轻量化”:不学阿里强行捆绑优酷、饿了么,而是开放接入腾讯、网易等外部资源,降低用户决策成本。以开放合作替代封闭生态,精准匹配本土用户对灵活权益组合的偏好。
付费制为何是会员运营的终极答案?
免费会员制是流量时代的产物,而付费制是存量时代的生存法则。
(1)用户筛选:从“流量池”到“高净值金矿”
付费会员的本质是“用户投票”——愿意掏钱的人,才是真正认可平台价值的人。京东PLUS会员仅占活跃用户的5%,却贡献了超30%的GMV,这正是“二八定律”的极致体现。反观拼多多的“省钱月卡”,虽用户基数庞大,但人均贡献值远逊于京东,陷入“薄利多销”陷阱。
(2)数据资产:从“模糊画像”到“精准狙击”
付费会员为平台提供了最真实的用户数据:消费频次、品类偏好、价格敏感度……京东据此推出“PLUS品牌联盟”,为Swisse、海尔等品牌精准匹配高价值用户。例如,Swisse在PLUS专属活动中,72.3%的成交来自会员,ROI提升超6倍。这种“数据—权益—消费”的闭环,免费会员永远无法实现。
(3)商业模式的升维:从“赚差价”到“卖服务”
当传统电商还在为“9.9包邮”内卷时,京东已通过PLUS会员开辟第二战场:
A、直接盈利:3000万会员年费收入超28亿元,且边际成本趋近于零;
B、间接杠杆:会员专属优惠刺激消费,带动第三方品牌付费入场,形成“平台—用户—品牌”三方共赢。
结语
付费制的尽头是“用户主权”。在电商发展的下半场,京东PLUS会员的成功揭示了付费用户才是商业核心价值所在。刘强东“留住老用户成本更低”的论断,在当下竞争格局中得到印证。当淘宝88VIP面临盈利质疑、亚马逊Prime难以适应中国市场时,京东PLUS凭借3000万付费会员证明,付费制已从可选项变为生存必答题。
未来电商竞争的关键,是对“超级用户”的争夺,谁能让用户主动付费,谁就掌握行业话语权。京东PLUS的目标,正是融合Costco的供应链优势与Prime的用户心智影响力,构建一个兼具供应链霸权与用户心智霸权的终极电商形态。
【好文推荐】
2025年4月,洛杉矶Melrose潮街上演魔幻一幕:凌晨3点的寒风中,2000多个年轻人裹着毯子排队,只为抢购售价203元人民币的LABUBU搪胶毛绒玩具。而在曼谷Central World商场,泰国公主刚晒出自己抽中的隐藏款盲盒,...
查看全文过去几年间,在大家的印象里,零售大卖场的关店调整已经成为常态。2019年到2022年,零售巨头家乐福中国从235家店锐减到仅剩151家门店。最近又陷入了“清卡挤兑”危机,负面信息层出不穷。另外一家,从1996年进入中...
查看全文中国铁路12306系统作为全球最大的实时票务平台,不仅承载着数亿旅客的出行需求,更在用户运营领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之路。 据相关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3月,中国铁路12306系统的注册用户数量已突破7.6...
查看全文在中国现制咖啡市场渗透率突破40%的2025年,瑞幸咖啡以年均128款新品的研发速度,创造了生椰拿铁单日销售542万杯的行业奇迹。 这家曾深陷财务危机的企业,如今凭借占营收67%的新品贡献率,将用户月均复购率提...
查看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