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户运营,餐饮业正被“经验主义”反噬!

在华南餐饮市场走访的10家企业中,无论是街边老字号还是商场新秀,无一例外地陷入同一种焦虑:客流下滑、复购低迷、增长停滞。

表面上,这是消费疲软与竞争加剧的结果;但深挖根源,却是管理层对用户运营的认知滞后与策略断层。产品为中心的旧逻辑遇上以用户为中心的新战场,华南餐饮企业某种程度上正经历一场艰难的转型

管理层的认知陷阱与时代脱节  

华南餐饮企业的管理层,正陷入一场集体性的“战略近视”。他们手握用户数据却视而不见,沉迷于“出品过硬+环境优雅+优质服务=躺赚”的陈旧逻辑,但这些在当今这个时代,只是竞争的门槛,而不是核心。  

(1)活在“过去的荣耀”里 

多数管理者仍将“用户运营”等同于“做好产品和服务”,认为“只要口味稳定、环境舒适,顾客自然会来”。这种思维在十年前或许奏效,但如今消费者需求早已从“吃饱”转向“吃好体验”。

品牌在私域社群日复一日推送“肥牛半价券”,却对用户吐槽“锅底越做越咸”的评论视而不见。这种“聋子式运营”直接导致社群沦为广告坟场,用户流失率高企。

当管理层将“用户需求”简化为“促销敏感度”,就肯定会忽略了口味偏好、健康需求、场景化消费等消费者变化的需求。

(2)数据沉睡在报表里 

很多餐饮企业都拥有会员系统,但很多的会员标签停留在“性别+消费金额”的原始阶段。某广式茶楼甚至将“每月消费3次以上的客户”统一标记为“忠实客户”,却对“只点虾饺不喝茶”的消费惯性毫无察觉——这相当于给猎豹贴上“猫科动物”标签后断言它会爬树。  

所以,当瑞幸用“椰云拿铁”精准狙击年轻人早餐场景时,华南老字号还在用简单的“满100送20”的通用券轰炸全年龄段客户。数据不是金山,而是需要冶炼的矿石——没有分层、消费场景解构、菜品关联分析的数据基建,再庞大的用户基数都是无效资产。  

打满补丁的破船与系统化运营的缺失 

从社群发券到朋友圈广告,华南餐饮企业的运营动作像极了散弹枪——覆盖面广却难中靶心。许多企业将用户运营拆解为“发优惠券”“做抖音号”“拉微信群”,却缺乏系统化设计,只停留在人云亦云的碎片化追赶当中。

某海鲜酒楼每周推出不同折扣活动,但会员体系混乱,用户无法感知长期价值;某当地知名老字号在抖音投放探店视频,却未将流量沉淀至私域,导致“流量如潮水,退去无痕迹”。

其核心问题在于,战术上追求“热点”,却未建立“用户生命周期管理”框架。数据分散在收银系统、外卖平台、社交媒体,更无法形成完整用户画像。

(1)私域运营=优惠券群发?  

很多餐饮品牌将私域社群的运营简化为日均推送超过5条优惠信息,而互动率不足0.3%。更荒诞的是,某品牌给已注销会员连续三个月发送“生日专属券”,这种“僵尸运营”不仅浪费资源,更消耗品牌信誉私域不是促销通道,而是用户生命周期管理战场——从预流失预警到消费习惯养成,需要完整的策略链。  

(2)组织架构的致命伤 

“运营是市场部的事”“数字化交给IT部门”——这种割裂式管理导致某粤菜馆出现一些搞笑的场景:线上运营猛推“双人套餐”,门店却把最佳座位留给10人宴席客户;小程序显示“香茅乳鸽库存充足”,后厨早已停售该菜品三天。用户运营需要打破部门墙,构建“数据中台+运营中台+供应链”的铁三角作战体系。  

在流量荒漠中裸奔的餐饮人  

当客流下滑成为常态,多数华南餐饮企业选择“三板斧”:降价、换菜单、搞视频直播(最近热闹的很)但殊不知,所有的动作最终都会沦落成门店的一场表演,为了迎合老板的想法,员工捏着鼻子上阵,出来的内容肯定是陷入一种自嗨的氛围当中,顾客只当是看了一场滑稽的舞台剧。 

(1)找不到转型支点 

误区1:数字化转型=买系统 

某老字号茶楼耗费百万上线智能点餐系统,却让服务员站在桌边教老人扫码——这不是数字化,而是用高科技制造用户鸿沟。数字化必须匹配运营动线重构,比如将点餐链路转化为用户洞察入口,通过“加购未支付”数据识别价格敏感客户。 

误区2:全域运营=全平台开店 

某品牌同时入驻美团、饿了么、抖音商城,却因各平台优惠策略冲突引发用户投诉。破局关键:建立“中央厨房式”用户资产池,通过客户数据平台实现跨渠道标签打通,让外卖用户收到“到店自提优惠”,让堂食客户触发“家庭装小程序专享价”。 

(2)看不见的增量战场 

A、场景化会员体系:餐饮的场景化销售一定是针对特定人群的精准营销,如商务宴请专属方案,家庭聚餐定制菜单。而不是简单地推出通用优惠,忽视用户需求的多样性。对于粤菜海鲜酒楼来讲,与其追求会员数量,不如用场景化权益激活沉默用户。 

B、点单链路的战略价值:比如某椰子鸡品牌在点餐环节设置“加汤偏好”“酱料组合”选项,不仅提升出餐效率,更沉淀出“重口味客户”“健康饮食者”等精细化标签,为新品研发提供精准方向。对于品牌来讲,点单不是交易的终点,而是用户洞察的起点。 

从“打补丁”到“造新衣”的三大跃迁 

(1)认知升维:老板必须“躬身入局”  

如可能,建立“用户价值委员会”,由老板直管数据、运营、品控部门联动,每月召开“用户需求听证会”,将运营过程纳入管理层KPI。  

(2)基建重构:搭建“三协同”系统  

A、数据端:通过POS、小程序、外卖平台数据、企业微信等,构建动态用户画像;  

B、策略端:制定整体客户运营策略,比如分层运营策略,对“高消费低频次”客户推送VIP品鉴会邀请;  

C、执行端:用工具实现“预流失客户自动触发关怀券”“生日客户定向推送定制菜品”,通过企业微信的线上客户经理制完成与客户之间的情感交互

(3)组织革命:培养“六边形战士”  

门店店长需具备线上和线下的运营的统筹能力;服务员转型“用户运营官”,掌握社群维护、客户运营、情感维护等需求采集技能;内部设立“用户增长官”岗位,统筹线上线下流量运营。 

结语

要么重构,要么出局 。当西贝用“儿童餐”打开家庭餐桌场景,当太二酸菜鱼用“社恐式服务”成为年轻人社交货币,华南餐饮企业若继续沉迷于“装修升级+厨师挖角”的传统戏码,终将被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所抛弃。用户运营的本质是一场认知革命——它要求管理者放下经验主义的傲慢,以空杯心态重构从数据到组织、从策略到执行的全新作战体系。 

所以,华南餐饮的困境,本质是一场“用户主权”对“经验霸权”的颠覆。当消费者用脚投票时,企业唯有将用户运营从“辅助手段”升级为“核心战略”,才能穿越周期。今天的“用户资产”,才是明天对抗风险的唯一筹码。那些仍将希望寄托于“地段红利”“爆品奇迹”的企业,终会发现,脱离客户的运营模式,如同空中楼阁,难以抵御市场风雨。

2025年的餐饮战场,没有守成者,只有颠覆者。(完) 

【好文推荐】

1、用户运营,如何让品牌成为用户手机里的“钉子户”?

2、用户运营,好产品是“1”,运营是后面的“0”!

3、用户运营:众安在线,全域不是战略选择而是生存基因!

4、用户运营:招行,90%的客户接触点在私域!

5、用户运营:海底捞的社群,竟然可以提供下水道疏通了!

江刀鱼
上一篇:

相关推荐


1
您有新消息,点击联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