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户运营,终极形态是“命运共同体”!

当张骞凿空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时,不会想到两千年后的商业世界正在编织另一张更精密的网络——由数据、情感和价值观交织的用户共同体。这种演化轨迹恰如费孝通所言:”各美其美,美人之美,美美与共,天下大同”,用户运营的终极形态正暗合人类文明共生共荣的底层逻辑。

历史学家汤因比曾将文明演进归结为挑战应战模式。在数字经济时代,企业与用户的关系经历了三次范式跃迁:

·1.0时代的”需求共同体”如同青铜器时代的物物交换,企业提供标准化产品满足基本需求;

·2.0时代的”情感共同体”类似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觉醒,星巴克的第三空间、蔚来汽车的NIO House都是情感锚点;

·3.0时代的”价值共同体”则像启蒙运动后的思想共振,B站用户共创内容、小米社区参与产品迭代,印证着《论语》”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”的共生智慧。

信任重构:共同体文明的三大支柱

(1)价值观共振:从契约关系到精神契约

伊利”产消合一”模式中,消费者化身”养牛股东”,这种关系超越了传统买卖,形成《道德经》所言”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”的共生格局。

阿那亚文旅社区的成功实践揭示:当企业价值观与用户生命观深度共振,商业关系将升华为精神同盟。这个曾经的烂尾楼盘通过《业主公约》共商共治,48个兴趣社群自发生长,用户留存率高达92%。正如孔子所言”君子和而不同”,差异化的个体在共同价值观下形成有机整体。

当用户不再是被动接受者,而是像古希腊城邦公民般拥有决策权,信任便从交易筹码升华为精神契约。

(2)数据契约:数字时代的”周礼”体系

《周礼》通过”六官”体系规范社会秩序,现代企业则需建立数据伦理的”数字周礼”。蚂蚁森林的碳账户、蔚来用户的驾驶行为数据银行,都在构建荀子”制天命而用之”的新型契约。这种双向透明的数据流动,比GDPR条款更具文明穿透力。

(3)参与式共建:商业文明的”稷下学宫”

战国时期稷下学宫开创百家争鸣,现代用户运营正重现这种思想碰撞。lululemon邀请瑜伽达人共创产品,霸王茶姬的”二十四节气茶单”融合用户提案,恰如《吕氏春秋》”万人操弓,共射一招”的协作智慧。这种深度参与让用户从”旁观者”变为”缔造者”,信任在共创中自然生长。

实践路径共同体构建的三重落地策略

(1)价值观锚定:寻找文明的”最大公约数”

汤臣倍健通过营养科普建立健康共同体,蔚来用户自发组织环保倡议,这些实践暗合《春秋繁露》”正其义不谋其利”的义利之辨。当企业价值观与用户生命观共振,就能像郑和下西洋般,在商业瀚海中找到共生航线。

(2)利益共享:打造数字时代的”推恩令”

汉武帝”推恩令”瓦解诸侯割据,现代企业通过股权众筹、收益分成构建利益共同体。奇酷手机用户变股东、伊利”产消合一”模式,都在实践《盐铁论》”与民共其乐者,人必忧其忧”的共享智慧。这种制度创新比简单让利更具生命力。

(3)组织革新:构建”三省六部”式生态架构

唐代三省六部制开创官僚体系新范式,用户运营需要更开放的生态架构。小米的”参与感三三法则”、腾讯的”用户共创委员会”,都在尝试《梦溪笔谈》”官民两利”的组织创新。这种架构下,用户不仅是服务对象,更是组织器官。

结语

当敦煌壁画中的”飞天”穿越时空,在数字世界演绎新的共同体叙事,我们看见两种文明的隔空对话: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”万物并育而不相害”,用户命运共同体追求”数据共生而不相悖”。这种跨越时空的呼应,印证着《周易》”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”的永恒智慧。

在深圳湾区,大疆用户正在用无人机绘制城市数字图谱;在杭州云栖小镇,菜鸟驿站站长通过智能柜构建社区服务网络。这些实践都在诠释《大同书》”人人相亲,人人平等”的理想。当企业学会像培育珊瑚礁般经营用户关系,就能在数字经济海洋中,构筑永不沉没的文明方舟。

“真正的共同体,不是利益的捆绑,而是文明的共舞。”—— 这或许是对用户命运共同体的最佳注解。(完)

【好文推荐】

1、用户运营,如何让品牌成为用户手机里的“钉子户”?

2、用户运营,好产品是“1”,运营是后面的“0”!

3、用户运营:众安在线,全域不是战略选择而是生存基因!

4、用户运营:招行,90%的客户接触点在私域!

5、用户运营:海底捞的社群,竟然可以提供下水道疏通了!

江刀鱼
上一篇: 下一篇:

相关推荐


1
您有新消息,点击联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