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户运营:为什么总部高喊“以客户为中心”,门店却在“假装努力”?
0有时候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这样的场景: 某连锁品牌总部会议室内,用户运营总监正在汇报“年度用户忠诚度提升计划”;但与此同时,千里之外的门店里,店员小张快速点击着企业微信里的客户头像,批量发送完“关怀...
查看全文在商业战场上,许多企业将“销售”视为终极目标——疯狂踩油门、追求短期增长,却忽略了路况的崎岖。当用户被生硬的推销话术轰炸、被割裂的体验劝退时,企业往往抱怨“流量贵”“转化难”。然而,真正的症结在于:没有一条平坦的“高速公路”,再强的销售团队也只能在泥泞中挣扎。
营销的本质,是构建一条连接品牌与用户的“信任之路”:通过价值观共鸣、服务体验优化和长期关系维护,让用户从陌生到认同;而销售则是驾驶车辆在这条路上飞驰,路越宽、越稳,转化效率越高。当企业只顾“开车”却不愿“修路”,最终只会陷入价格战、流量战的恶性循环。
为什么营销是“修路”?
修路的核心是降低通行阻力。在商业中,“阻力”可能是用户对品牌的怀疑、对决策风险的担忧,或是情感层面的漠然。
(1)信任基础设施的缺失
传统销售如同在乡间土路上驾驶卡车:颠簸、耗油、易翻车。某国产美妆品牌曾投入千万级预算直播带货,但因其产品成分虚假宣传被曝光,用户大量退货,销量断崖式下跌;某教育机构疯狂电话推销课程,却因师资力量不足遭到投诉,品牌声誉崩塌。
这些案例的共性在于:企业试图用销售话术“强行加速”,但缺乏信任基础的路面根本无法承载流量。
真正的营销是铺设路基。沃尔玛在进入新市场前,会提前三年通过社区公益、本地化供应链建设融入当地文化;日本茑屋书店通过“生活提案”而非图书销售,构建用户对品牌的文化认同。这些企业将资源投入“修路”,而非急于卖货。
(2)“修路”的三大核心工程
A、价值观标识牌:明确品牌的方向
用户不会踏上一条不知通向何方的路。户外品牌Patagonia将“环保主义”刻入基因,从使用再生材料到号召用户修补旧衣,其90%的顾客认为“购买Patagonia是表达环保态度”;国产奶粉品牌飞鹤通过“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”的定位,在进口品牌垄断的市场中撕开缺口。
B、服务区:打造体验节点
高速公路的服务区让旅程更舒适,品牌的“服务节点”则缓解用户决策疲劳。蔚来汽车通过NIO House提供免费咖啡、亲子空间,让试驾变成生活方式体验;Costco以无条件退货政策降低用户试错成本,购物转化率高。
C、护栏:建立风险控制机制
用户需要安全感。支付宝早年推出“你敢付,我敢赔”,用全额赔付机制消除网购顾虑;护肤品牌薇诺娜联合医院发布临床验证报告,将“医学级修护”从口号变为可信承诺。
销售为什么依赖“路况”?
修路是为了让车辆(销售)更高效、更安全地抵达终点。一条优质的信任链路,能直接降低销售成本、提升转化确定性。
(1)好路降低“油耗”
在碎石路上开车,油耗高且损耗大;而在高速公路上,同样的油量可以行驶更远。品牌信任资产具有相似的杠杆效应: ·苹果公司通过多年积累的品牌势能,使得新款iPhone无需功能讲解,用户自发排队购买; ·小米依托“性价比”心智,生态链产品仅需贴上“米家”logo即可快速动销; ·网红餐厅“文和友”将怀旧文化做到极致,用户愿意为3小时排队买单。
这些企业的共同点在于,前期通过内容营销、产品创新、用户运营持续“修路”,使得后续销售动作事半功倍。拥有高品牌认知度的企业,其获客成本一定比行业平均水平低。
(2)路网协同·现代高速公路是一个包含主干道、匝道、指示牌的完整系统。品牌的“信任路网”同样需要线上线下协同: ·完美日记通过小红书种草、私域社群运营、线下体验店三层链路,让用户从“看到”到“购买”无缝衔接; ·特斯拉取消4S店模式,用官网直购+体验中心+OTA升级构建闭环,销售转化周期缩短。
当用户在各个触点获得一致的体验,决策阻力将大幅降低。麦肯锡研究显示,全渠道用户的人均消费额是单渠道用户的很多倍。
如何修筑一条“高等级公路”?
修路需要规划、施工、养护的系统性投入。品牌信任链路的建设同样分阶段推进:
(1)测绘地形:精准定位用户需求
在荒漠中修路需要先勘探水源,品牌需找到用户的真实痛点。·运动品牌Under Armour通过分析健身人群的“社交炫耀”需求,推出可连接社交平台的智能跑鞋;·母婴品牌Babycare发现妈妈们对“安全”的极致关注,将产品检测标准提升至欧盟级别,并全程直播生产过程。
(2)路基夯实:用内容浇筑信任地基
优质内容是加固路基的钢筋混凝土。
·纪录片《寿司之神》让数万人奔赴小野二郎的寿司店,人均消费3000元仍一位难求;
·农夫山泉连续十年拍摄水源地纪录片,将“天然水”概念深植人心;
·健身App Keep通过“自律给我自由”的价值观输出,吸引超3亿用户自发传播。
这些内容不直接推销产品,却让用户对品牌产生深度认同。
(3)路面铺装:打造超预期体验·高速公路的平整度决定驾驶体验,品牌的体验细节决定用户去留。
·海底捞在等位区提供免费美甲、小吃,将焦虑转化为惊喜; ·三顿半咖啡设计可回收的小罐包装,并推出“返航计划”兑换周边产品,让环保行为变得有趣; ·迪士尼乐园员工会用“梦想工程师”替代“清洁工”头衔,赋予普通工作以意义感。
(4)智能升级:数据驱动的动态优化
现代高速公路配有感应器实时监控车流,品牌也需通过数据洞察用户变化。
·奈飞(Netflix)根据用户观看习惯调整推荐算法,使得70%的观看量来自系统推荐; ·便利蜂用AI分析门店销售数据,自动优化SKU和补货节奏,库存周转率提升200%。
养护大于建设:信任链路的长期主义
道路需要定期维护,品牌信任更需持续经营。许多企业败在“重建轻养”——通过事件营销获得短期关注,却因后续体验落差遭用户反噬。
(1)定期“巡检”:用户反馈机制·丰田汽车设立“客户之声”(VOC)部门,将4S店投诉直接同步至产品设计团队;·小米每周更新MIUI系统,其中30%的功能改进来自用户论坛建议。
(2)抵御“地质灾害”:危机公关与信任修复
2017年美联航暴力驱逐乘客事件后,其股价单日暴跌4.3%,但通过CEO公开道歉、赔偿机制改革,两年内品牌好感度恢复至危机前水平。信任链路的韧性,决定企业能否穿越周期。
(3)拓宽“车道”:跟随用户成长迭代
用户的需求会变,品牌的路网也要延伸。 ·耐克从专业运动装备转向大众健康领域,推出Nike Training Club App覆盖居家健身场景; ·亚马逊从图书电商扩展至云计算、流媒体,始终围绕“用户便利性”拓宽服务边界。
结语
在这个用户主权时代,企业必须认清一个事实:没有一条扎实的信任之路,所有销售转化都是沙上筑塔。当品牌用价值观浇筑路基、用体验铺装路面、用数据点亮路标时,用户自会沿着这条高速公路奔向终点。而那些只懂踩油门却不愿修路的企业,终将在用户的逃离中耗尽燃油。
真正的商业胜利者,永远是那些愿意为未来十年修路的人。(完)
【好文推荐】
有时候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这样的场景: 某连锁品牌总部会议室内,用户运营总监正在汇报“年度用户忠诚度提升计划”;但与此同时,千里之外的门店里,店员小张快速点击着企业微信里的客户头像,批量发送完“关怀...
查看全文在当今视觉轰炸的时代,广告设计早已超越了单纯的信息传递功能,成为塑造城市面貌、影响大众审美甚至定义文化认同的重要力量。然而,当天津美术学院院长邱志杰公开炮轰当下流行的"武士道书法"字体是"文化暴力与...
查看全文一、导言:当毛笔遇上像素,广告设计的文化焦虑 2025年5月,天津美术学院院长邱志杰的一段演讲视频引爆网络。他痛批广告设计中泛滥的“武士道书法”——结构扁平、捺脚夸张、笔画毛刺横飞,称其为“文化暴力与审美...
查看全文瑞幸咖啡目前的私域社群数量官方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发布,但根据其单店一个群的模式,保守估计,其目前社群数量预估是突破了20000个,覆盖人数应该也至少是突破200万消费者。 但与此同时,我们也发现同样是发优...
查看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