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户运营,车企为啥纷纷开始“雷军化”?
167最近两年,车圈有个奇怪的现象,就是无论传统的车商还是新能源的互联网造车新势力,都不约而同选择俯下身子和客户打成一片,网友戏称“雷军化”!为啥车企开始放下身段,选择这样一条自己过去可能并不擅长的道路呢...
查看全文在资本狂欢的时代,小米像一名“苦行僧”,手握“我们克制了贪婪,只挣一点点”的经营哲学,硬生生在手机、家电、汽车等红海市场杀出一条血路。雷军曾直言:“小米硬件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会超过5%。”这番宣言被外界嘲讽为“商业自杀”,但十年过去,小米非但未死,反而成长为年营收超3000亿的巨头。这背后,是一场对传统商业逻辑的颠覆,更是一场关于贪婪与克制的终极博弈。
1. 贪婪是本能,克制是修行
雷军曾总结小米模式的四大学习对象:向同仁堂学真材实料,向海底捞学口碑,向沃尔玛学高效运营,向无印良品学设计。这些企业的共同点是什么?“克制贪婪,专注长线价值”。
2. 低利润≠低价值,而是高性价比的“核武器”
小米的“薄利”本质是一场精密计算:用规模摊薄成本,用效率对冲风险。
雷军曾将专注定义为“克制贪婪,少即是多”。小米的专注体现在两个维度:
小米对极致的追求近乎偏执。雷军要求团队“做到自己能力的极限”,甚至要求工程师背诵谷歌“十诫”,第一条便是“以用户为中心,其他一切纷至沓来”。
“和用户交朋友”是小米的底层价值观。雷军坚持十余年每天发3条微博,亲自回复用户投诉,甚至将用户评价纳入KPI:“好产品不一定有口碑,只有超预期的才有”。
小米的“快”不是盲目扩张,而是快速洞察、快速决策、快速迭代。
雷军曾说:“这个世界不需要更多追求品牌溢价的公司。”小米模式证明,低价≠低质,而是通过极致效率实现“普惠式创新”。企业应思考:如何用技术降本而非营销涨价?
小米早期专注手机、SU7专注纯电轿车,均验证了“压强原则”:将资源集中于一点,才能击穿市场阈值。
小米的爆品逻辑本质是“用户定义产品”。雷军甚至要求工程师去停车场数用户开的车,因为“100份报告不如一次面对面沟通”。
小米的崛起,本质上是一场“反人性”的商业实验。它证明了一个真理:在所有人都想赚快钱的年代,最慢的路线反而可能是最快的。雷军的“我们克制了贪婪,只挣一点点”,不是故作清高,而是一种更高维度的竞争智慧——用克制换信任,用薄利换规模,用耐心换长久。当商业世界沉迷于“割韭菜”时,小米选择做一名“种树人”。或许,这才是对“长期主义”最性感的诠释。
东孚印象(郑州)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,是一家以多元化服务业务为主的大型服务性企业,主要服务于各企业及商家,专业提供腾讯广告、会议会展、企业管理咨询、培训,市场营销策划,广告设计、制作及发布,会议会展,网络推广营销、书法定制等多领域的综合服务。
最近两年,车圈有个奇怪的现象,就是无论传统的车商还是新能源的互联网造车新势力,都不约而同选择俯下身子和客户打成一片,网友戏称“雷军化”!为啥车企开始放下身段,选择这样一条自己过去可能并不擅长的道路呢...
查看全文雷军的评论区,为何成了中国制造业的“急诊室”?——从卫生巾请愿到用户参与感,拆解小米与雷军的“信任溢价” 一、荒诞热搜背后的信任崩塌:卫生巾为何需要雷军“救场”? 2025年3月15日,央视曝光山东某企业翻...
查看全文一、战局开启:京东的“鲶鱼效应”与美团的“铁王座” 2025年2月11日,京东外卖以“全年0佣金”政策突袭市场,瞬间引爆行业火药桶。刘强东的“品质堂食餐厅”招募令,直指美团外卖的核心腹地,而王兴则以“闪购”战略回...
查看全文一、千禾0商标争议:一场“文字游戏”引发的信任危机 2025年3月,千禾味业因“千禾0”系列酱油被检出镉元素而陷入舆论漩涡。尽管公司声明“镉源于原料自然携带且符合国标”,但消费者更关注的是其商标“千禾0”是否暗...
查看全文